戴梅:扎根深圳,洞见未来:物联网的商业落地与价值坚守
2025-11-13 14:48:42
  • 0
  • 0
  • 0

戴梅:深圳市蜂群产业服务集团董事长、深圳市物联网协会创始会长

观点摘录:

深圳作为全球物联网产业高地,拥有完善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与生态配套能力,本次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强化“开发者-产业-场景”的联动,让技术创新更快转化为产业价值。

发言内容: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开发者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深圳这么一座创新的城市。我是深圳市物联网协会的戴梅,每次站在这里都觉得很开心,在座的每位开发者不仅是代码的书写者,更是未来物联网世界蓝图的设计者和构建者。

过去,我们谈论物联网,焦点基本都是注重在技术的突破、更低的功耗、更强的连接和更敏锐的感知上,这些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石。但是,今天大家应该探讨一个更为核心也更具挑战性的话题。当技术不再是唯一的壁垒,我们该如何思考它的商业价值与边界?12年前,我创办物联网协会时我们的标识就是AIOT,那个时候大家都叫IOT的时候,我们就在叫AIOT了。1996 年底,我进入防伪行业,后来进入了物联网领域,之前创办了防伪协会,12年前创办了物联网协会,6年前创办了区块链协会,这一路走来,我沉淀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目前,我们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个卓越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实现,更加需要一个清晰的、可持续的,并且能够创造真实价值的商业模型,它关乎你的创意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如何从一个炫酷的社区里的概念,成长为一项能够真正自我造血、服务社会、推动产业的事业。我有几点思考可以分享给大家,这些是我每天每时都在思考的内容,就是研究物联网产业如何落地,怎么赚钱,怎么做应用。

第一,技术究竟解决了哪些痛点,为谁创造了价值。物联网的核心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驱动,而是技术与市场需求并行的双轮驱动。

第二,数据如何流动起来转为可靠的收入来源。我们所说的收入来源绝对不仅仅是做数据的资产列表、去做评估,这些并没有对数据产生裂变性的价值,只是一个会计方法的评估罢了。

第三,我们的服务是昙花一现的产品,还是可以不断演进构筑护城河的生态。今天上午我们的讨论相当不容易,包括我投的都江堰操作系统相当不容易,这都是由于没有生态。

在这三个话题的思考上,我们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话题摆在我们面前,也就是技术的边界。物联网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深度绑定,这就赋予了开发者前所未有的力量,也带来了沉甸甸的责任,涉及到数据的隐私和安全、算法的公平与伦理、技术的普惠与包容。我自己还有一个基金会,办公室里一直贴着“科技向善”四个字,所以现在我研究商业模型、做落地、看投资时,告诉大家一定要从科技普惠的角度出发。科技普惠一定不是普通的公益,它能造福更多的人,它的社会价值更大,估值也会更高。以前大家都会把它当成择需话题去讨论,而我会觉得,我们的每行代码、每一个产品设计里都应该直面这些现实。我们有4800家会员单位,200家上市公司,我拜访会员单位时,如果看到他们公司仅仅只有技术人员,我心里会打个问号,大家一定要关注需求。商业模式决定了我们能走多快,而面对边界的洞察,这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多远。

我是深圳市政协委员,前几天我们开了一场关于AI时代弹性工作制的会议。当时我们在会里谈到,物联网的核心是场景驱动,而女性对各类场景有天然的洞察力,例如智慧医院、智慧出行,希望今天的开发者团队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成员,我相信这会对大家有更好的触动。

今天的论坛希望大家不仅能够碰撞出技术火花,更能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有生命力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如何在我们创造的这个愈发智能互联的世界中划定并守护那些关于人性、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边界。因为疫情的缘故,所有的政府都没有钱了,如果还在走以前的模型,也就是政府开标,看效率有多高,这种模式是走不通的。我一直在探讨,未来物联网的运营模型,应以数据驱动的服务收入为核心,而非传统的政府采购导向型商业模型。

希望在胡秘书长、在鸿蒙的带领下,深圳市物联网协会和在座的开发者一起来解答这些问题,你们的代码正在定义物联网未来的形态。

最后,希望本次论坛成为一个思想的熔炉,让大家在技术与商业、创新与责任的交汇点上激荡出更多的智慧,找到前行的方向和伙伴。这个会议搭台搭得非常好,希望论坛越来越精彩,欢迎各位常来深圳,深圳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承载,我们前天还在向深圳市政府建言,希望深圳能够成为数字原住民、数字游民理想的空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