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需求连增,国产化高端产品持续突破
2021-12-04 21:37:47
  • 0
  • 0
  • 0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MLCC(多层陶瓷电容)因其自身极大的需求量,被电子行业戏称为 “电子工业大米”。但这几年市场“不太平”,价格波动严重,下游企业“没米下锅”,上游企业疯狂扩产“种水稻”。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尽管MLCC在消费市场需求转弱,但自今年第三季起至今,汽车市场持续需求强劲,成为供应商在新产品规划与产能扩增的重点方向。预估2021、2022年车用MLCC需求将上看4,490亿颗、5,620亿颗,年增率将达20%、25%。

另据Reportlinker的数据,2020 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为118.9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162.7亿美元。MLCC新一轮景气周期已至,反观村田、TDK等主流厂商近两年反复停产,导致高端产品供应短缺,以微容科技、风华高科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也紧抓发展机遇,持续布局高端MLCC市场。

图片消费市场增速放缓,通信和汽车市场增长庞大

众所周知,电容器是三大被动电子元件之一,陶瓷电容器更是在电容器中占比52%,用量极大。陶瓷电容器可分为单层陶瓷电容器(SLCC)和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在陶瓷电容器中,MLCC 不仅等效电阻低、耐高压/高温、寿命长、体积小、电容量范围宽,下游应用较为广泛,其市场规模约占整个陶瓷电容器的 93%。

实际上,MLCC在两年前市场就开始出现波动。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经济放缓下,消费电子、家电市场发展缓慢,下游需求不振导致MLCC价格回落,加之上年基数过高,全球MLCC市场规模下滑。2020年上半年,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受损较重,疫情初期多数MLCC生产企业的正常经营被打断。下半年随着MLCC主要生产地区逐步恢复生产,MLCC产业逐渐升温。

但波动之下,MLCC的整体需求量只增不减。光大证券曾预计,全球MLCC需求4500-5000亿只/月,全球供给约4400亿只/月,产能缺口约为100-500亿只/月,供需紧张和价格涨势有望持续至2022年。

如此态势之下,MLCC究竟还需要多少?Reportlinker预测显示,2020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为118.9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62.7亿美元,2021-2026年期间内复合年增长率为4.5%。

虽然整体市场呈现持续上升增长的情况,但反映在不同领域的情况却是不同的:

消费市场——市场趋向饱和,增速逐渐放缓

消费市场中对于MLCC需求量极大,尤其是智能手机。根据ResearchAndMarkets发布的报告,目前64%左右的MLCC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其中智能手机占据4成左右。另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单部5G手机的MLCC用量超过1000颗,较4G手机提升超40%。

5G全面建设下,MLCC需求曾一度持续攀升,但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换机周期普遍拉长之下,消费市场增速逐渐放缓。近期,TrendForce调研表示,消费性产品需求走缓,ODM厂持续受到芯片短缺、长短料与中国限电等问题影响,削弱客户拉货动能。

通信市场——5G基站需求将大幅提升

5G基站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耐高压、耐高温、高Q值的MLCC。随着5G的高密集组网及全频谱接入,更多复杂的基站需要被搭建。除了MLCC,新基站对于被动元器件的需求也将持续放大。

5G需要加载更多更高的频段,基站电路会变得更复杂。据相关资料预计,单个5G基站对MLCC的需求将达到数万只级别,未来5G基站对MLCC的需求将大幅提升。

汽车市场——需求量翻倍增长,市场庞大

在手机和消费整体市场逐渐趋向放缓之际,行业将寄予厚望于汽车市场。据了解,平均每辆普通燃油车需要用到3000颗MLCC,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需要大约12000颗,纯电动汽车所需的数量大约为18000颗。

TrendForce调查显示,今年三季度至今,汽车市场仍维持强劲的需求,成为供应商在新产品规划与产能扩增的重点方向,预估2021年车用市场MLCC需求达4490亿颗,年成长率20%。

伴随电动汽车、ADAS的兴起以及碳中和等政策的支持下,可以预见MLCC用量进一步翻倍,相对也会提升MLCC产品单价与利润,整体车电产业对MLCC需求量是呈现每年双位数成长。以传统燃油车MLCC 用量为比较基准,电动车是燃油车的2.2倍、电动智能为2.7倍、电动自驾车则高达 3.3 倍。

据KEMET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3、Model S、Model X系列车型中MLCC的用量均超过8000颗,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单车MLCC用量仅约2400颗。

图片MLCC的三大技术壁垒

目前,MLCC市场占有率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村田、三星电机为首的日韩大厂,其中,日系厂商在产能上更胜一筹,在尖端高容量产品、陶瓷粉末技术及产能规模上遥遥领先,市占率高度领先;第二梯队则是中国台湾厂商,技术水平逊于日韩,规模优势强,主要有国巨、华新科、禾伸堂等代表企业;第三梯队主要为中国大陆厂商,代表企业有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火炬电子等,正在市场需求增长态势下持续突破高端产品。

根据国巨披露的数据,村田以 31%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其次是三星电机市占率 19%,国巨收购 Kemet 后市占率达到 15%,太阳诱电市占率在 13%左右,前五大厂商占据 85%份额,集中度很高。在性能、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车用 MLCC 领域,日本厂商更是占据垄断地位,村田、TDK、太阳诱电等日厂市占率在 90%左右。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不得不承认的是,MLCC价格波动与第一第二梯队相关公司极度相关。2019年9月底,国巨和三星电机相继宣布产能紧张,MLCC产品将调涨5%~10%。随后国巨、三星电机以及大再传部分MLCC型号已停止接单的消息。

2020年,疫情影响下,MLCC涨价趋势越来越明显,供应链已开始积极备货。甚至有外资报告指出,该年的通用MLCC涨幅或达30%-50%。由于全球多达40%~50%的MLCC产能位于中国,彼时疫情致使开工率减少,进一步加剧MLCC市场供需失衡。再加之上游供货紧张,影响很快就蔓延到了市场。随后,当年2月下旬,以国巨为代表的被动器件厂商宣布继续上调MLCC产品价格。

2021年,日、韩疫情持续扩散,疫情扩散影响原料、零件的供应,复工进度严苛,并且多次停工,遭遇“黑天鹅”后,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库存接近干涸。

反观日韩大厂为何长期能够占据第一梯队,究其原因,是因为MLCC是很吃经验的产业,尤其是高端MLCC。日本MLCC企业中,TDK成立于1935年,村田成立于1944年,太阳诱电成立于1950年,三家企业的平均历史距今已有78年。

从技术角度来看,被动元件的生产工艺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构筑竞争力。以 MLCC 为例,MLCC的生产制造具备非常高的壁垒,调浆、成型、堆叠、均压、烧结、电镀等众多环节,无一不对厂商在陶瓷粉体、成型烧结工艺、专用设备的积累,有着极高的要求。

具体来说,MLCC有着三个壁垒,包括材料、工艺和设备。材料方面,主要包括MLCC粉体材料和金属电极,MLCC的粉体材料包括碳酸钡、氧化钛、钛酸镁等材料,而这些材料基本上都被日商所垄断;核心工艺方面,主要包括材料制造工艺、叠层印刷技术和共烧技术;设备方面,制造需要堆叠机、印刷机、切片机流延机和端银机等设备,而先进的设备总是被日本为首的厂商所垄断。

图片国内厂商持续突破MLCC高端产品

市场需求旺盛,国内相关厂商也在迅速增长。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MLCC行业市场规模达1017亿元,而中国MLCC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60亿元,约占全球45.23%。在供给端出现波动的背景下,MLCC转单效应显现,加之国产替代持续推进,都凸显了国内被动元件厂商的发展契机。预计到2022年将达37070亿只;销量为24840亿只,同比增长16.8%;出口量为13830亿只,同比增长3.0%。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已然成为MLCC重要需求市场。

大陆MCLL生产集中度较高,主要企业包括天津三星电机、苏州国巨、东莞国巨、无锡村田、苏州达方、东莞华科,太阳诱电、深圳宇阳、风华高科、潮州三环等十几家企业。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国内MLCC厂商均已披露自己的高端MLCC扩产项目。

今年7月风华高科高端电容基地一期项目投产,预计满产将每月新增 50 亿只高端电容器月产能,并且公司高端电容基地项目二三期正在推进中,此外,公司还提出了其50亿元定增申请,其中40亿元拟投高端MLCC项目,该项目月产能450亿只。三环集团8月12日发布的定增修订稿,拟募投39亿元用于高容量系列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扩产项目与深圳三环研发基地建设项目。从目前已经披露的规划来看,预计在2022-2028年国产可以实现产能一大突破。

国内厂商MLCC扩产计划

来源:各公司年报,公司官网,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除了扩产计划,从最近公布的财报来看,得益于5G技术的加速推进、电子元器件市场景气度上行以及国产替代加快,风华高科、三环集团、顺络电子等国内MLCC领域元器件龙头厂商今年上半年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

风华高科则预计上半年归属于营业收入为26.97 亿元,同比增长51.9%;归母净利润5.06 亿元,同比增长98.8%。并且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单季盈利创历史新高。三环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76亿元,同比增长74.3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79亿元,同比增长94.02%。而顺络电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11亿元,同比增长60.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69.69%。

不仅市场需求旺盛,面对存在的行业壁垒,大多数国内厂商均已从材料研究做起,逐渐突破高端产品。

元六鸿远曾表示,元六鸿远从材料开始,成立了专门的瓷料实验室,众所周知材料是电容器最为关键的东西。做这种研发投入是极大的,但假若做出来的器件不能正常使用便是废品,这些都是自筹资金来解决的。目前,元六鸿远已取得许多国家专利,与天津大学成立联合瓷料实验室和电容应用联合实验室,产线已拥有北京和苏州两条产线。

微容科技董事总裁黄卫钢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我们MLCC产品在小尺寸、高容量、车规产品系列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汽车、基站、服务器、芯片内置等高端应用领域也有了新的进展,确实受益于疫情全球蔓延下国内的良好控制。”

国产替代需求持续旺盛,中国MLCC企业加速突围,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但国内MLCC企业要想真正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甚至与日系企业展开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