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战争:三个世纪的大国科技搏杀
2020-05-28 12:52:40
  • 0
  • 1
  • 5

投研双杰-头条号 2020/5/2518:08

01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发布柏林敕令:

禁止与不列颠群岛的任何往来。

一个月前的特拉法加海战,使法国海军精锐尽失,拿破仑被迫放弃了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法国已经无力再发动渡海战,但欧洲大陆上的胜利,为其提供了另一种打击英国的手段。

法国军队沿着北海和波罗的海一路前进,毫无悬念地占领了沿海的城市。随着拿破仑一声令下,欧洲大陆开始了对英国长达8年的封锁。

拿破仑相信,如果能在经济上孤立英国,就能在英国经济崩溃后入侵英国,以“大陆征服海洋”。

英国庞大的舰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北欧的木材等原材料,欧洲大陆展开封锁后,英国被迫转向了加拿大等海外殖民地。

英国的经济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参与封锁的欧洲大陆国家却并未从中受益。配合对英国进行封锁的俄国,很快就发现封锁对本土造成的经济压力,不愿再配合封锁,英国商品经由俄国大量流入了欧洲大陆。

俄国的行为激怒了拿破仑。

1812年,拿破仑集结60万大军,对俄国不宣而战。战争以法军大败告终,最后只有不到6万人回到了华沙。拿破仑帝国因战败而分崩离析,其建立的欧洲秩序也迅速逆转。

这场不得人心的封锁,失败了。

类似的事情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发生过。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纺织业崛起开始的。然而,18世纪以前,英国棉纺业生产技术极度落后,产品质量不及其他国家的同时,价格反而高出50%。

当时欧洲大陆为了防止英国获取先进技术,同样对英国进行了全面的封锁。几百年的时间里,英国采取种种举措都未能突破封锁。

就在英国一筹莫展之际,尼德兰革命爆发:

英国人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15世纪开始,尼德兰沦为了西班牙的“奶牛”,西班牙每年从尼德兰搜刮的财富,是其本土的4倍。随着西班牙财政情况的恶化,对尼德兰的压榨也越来越疯狂。经济上的压榨,加上对新教徒的迫害,使得成千上万的人离开祖国去异邦谋生。

英国适时对尼德兰难民张开了怀抱。

尼德兰移民大量涌入了英国。女王允许他们定居,前提是每一户外来工匠必须培养一名英国学徒。

曾为英国带来纺织技术的尼德兰工匠,又一次在英国极大改进和革新了纺织技术。欧洲大陆对英国的技术封锁宣告失败,英国纺织业迅速崛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02

1789年9月1日,21岁的英国纺织工人斯莱特打扮成农民,混上了前往纽约的客轮。

英国的纺织业已经到达顶峰,年纪轻轻的塞缪尔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大洋彼岸新生的美国,显然有着更好的前景。费城的招聘广告上公然写着:

“任何能够透露英国纺织技术机密的人,都将获得100英镑奖金。”

在当时,那是一大笔钱。

英国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垂涎。各国间谍纷纷涌入伦敦,竞相探求英国成功背后的秘密。

但依靠技术秘密起家的英国人,深知秘密泄露的后果。因此在工业革命之初,英国便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严禁任何一个技师、任何一张图纸、任何一台机器出境,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

窃取技术机密,是可以杀头的大罪。

但在利益的诱惑下,斯莱特还冒着巨大的风险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最终斯莱特得到的,不只是100英镑的奖金。在复制出阿克莱特纺织机和生产流程后,他创办了美国的第一家水力纺织厂。到斯莱特去世时,他已经掌握了大小13家纺织厂,总资产近100万美元。

尽管英国人叫他“叛徒斯莱特”,但美国人尊他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他是改变美国工业历史的英雄。

尝到了甜头后,“偷人”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1791年底,一份《制造业报告》赤裸裸地表达了美国赶超的野心,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

“奖励那些从别处带给我们‘改善和非凡价值的秘密’的人。”

一场有计划的“偷人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860年美国的400万移民中,像斯莱特这样的机械师超过40万人。

除此以外,美国还向英国派出了大量的工业间谍。

1812年夏天,英国海军拦下了美国商人洛厄尔乘坐的客轮,所有船员和乘客都被关到了位于加拿大的英军基地。

英军怀疑洛厄尔犯有重罪——盗窃动力纺织机械设计图案。但在翻遍其行李一无所获后,英军无奈将其释放:

两年“漫不经心”的参观中,这位毕业于哈佛的超级间谍,早已将种种细节熟记于心。

在洛厄尔和斯莱特们的努力下,1830年代,美国的纺织技术已经赶上了英国,美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比例超过30%,跃居世界第一。

一路超车过来的美国,紧盯着后视镜,并暗下决心:

决不能重蹈英国的覆辙,被其他人超过。

此后,美国一边继续挖墙脚,一边不断升级对其他国家的封锁手段。200多年后,美国在研究了一个新兴国家的制造业报告后,使出了所有手段。

03

同美国一样,通过剽窃后来居上的还有德国。

阿卡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4年后,同样的纺纱机就出现在了德国——德乌里斯从英国带回了一台机器和一位能够复制设备的技术工人。瓦特的蒸汽机从发明到出现在德国,只用了3年。

“几乎每三名德国企业家,就有一人在国外历练过。”

德国抄袭外国发明的风气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终结,此时德国工业产值也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

德国速度令美国感到了威胁。一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德国进行了全面的科技封锁。理由是德国在一战中路过比利时的鲁汶时,烧毁了图书馆。

科学家有了国界。

德国的科学家被禁止参与任何国际科技协会,不能在任何国际杂志上发表文章,各国专家都不能与德国合作。

然而,封锁的结果是,德国依然构建了完备的大学体系、研究院体系和实验室体系,成为工业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国家。一战后不到10年,德国再度崛起,随后对凡尔赛体系发起了疯狂的冲击。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希特勒下令报复行动开始。

几天后,V-1火箭呼啸着飞越英吉利海峡,在伦敦爆炸。V是德语Vergeltung的缩写,意为复仇。9个月的时间里,德国火箭部队发射了近2万枚V-1及V-2火箭,导致3万余人身亡。

这种世界上最早的实战火箭,是令盟军不寒而栗的新型终极武器。

战争即将结束之际,惊魂未定的各国,发起了争夺德国人才的斗争。当苏联红军进入火箭工厂时,发现美军已经带走了大批火箭专家和关键图纸。

冯·卡门率领的美国专家团队(其中包括卡门最得意的学生钱学森),第一时间前往德国进行调查。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火箭领域,德国已经领先美国10年。

美国总统批准了回形针行动,包括V-2火箭主要设计者冯·布劳恩在内的1600名原纳粹德国科学家、工程师被秘密引进到了美国。

欲哭无泪的苏联搬走了剩下的一切可以带走的设备和物资,同时发起了“面包换人”计划:

任何研究火箭的人,只要愿意为苏联服务,都可以领取食物。

通过“面包换人”计划,苏联还是引进了一批德国专家。他们被运到了卡普斯京亚尔靶场,即后来的卡普斯京亚尔航天中心。

04

1982年冬天,苏联“老布尔什维克”号货轮从日本启航驶向列宁格勒。货轮上载着几十个东芝机械的集装箱,从通关信息上来看,里面只是普通的两轴联动数控机床。

虽然意识形态敌对,但两大阵营仍维持着一定限度的贸易。什么能交易,什么不能交易,巴统的禁运清单上面清清楚楚。

这个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已经运行了30余年。受限的货物和技术出口必须向巴统提出申请,只有17个成员国政府一致同意,才能出口。

为了谋求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精密设备,苏联可以开出暴利的高价,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人愿意火中取栗。就像列宁说的那样,

资本家会为了利润出售绞死自己的绳子。

1980年,莫斯科的一场酒会上,苏联机械技术进口公司的副总奥西波夫向东芝高管提出,进口用于制造船用螺旋桨的数控机床。

船用螺旋桨的意义,双方都心知肚明。回绝奥西波夫很可能会失去在苏联的业务,于是东芝报出了500万美元一台的天价。

东芝希望用高价吓退苏联,这样既不会失去苏联,也能规避掉巨大的交易风险。然而,通常要砍价一半的苏联人竟然同意以8折成交!他们太需要这批货物了。

很快,美国海军就发现了异常:

原本噪音巨大的苏联核潜艇突然安静了许多。

CIA的特工渗透进了苏联的工厂,机器上巨大的“TOSHIBA”标识,使日本政府再也无法包庇东芝。

日本军工产业和整个国家为东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日本被迫放松了自1976年开始的对美防务技术出口禁令,向美国提供隐身涂料、计算机防御系统、雷达等众多技术,并且放弃独立研究下一代战斗机的计划。

日本先进的技术,最终成为了美国的垫脚石。

日本的军工梦,就此断送。

美国主导的全面技术封锁并未能击垮苏联,无论航空航天还是核武器竞赛,苏联都没有落于下风。苏联紧随美国之后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并且率先将人造卫星和宇航员送入了太空。直到冷战中后期,苏联在航天、核能、军工等领域都保持着先进水平。

但是过高的军费支出和军用技术未能实现民用化,导致苏联经济结构扭曲,最终苏联以经济崩溃、国家解体告终。

05

1950年8月23日,美国司法部接到了海军部的电话:

阻止一个年轻外籍教授回国。

当天下午,这名教授就在洛杉矶机场被移民局拦截,开始了长达5年的软禁。直到美国国防部认为他掌握的信息已经过时,他才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这位教授就是钱学森。在美国人眼里,他一个人相当于“3到5个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刚成立的巴统,迅速将贸易管制扩大到了中国。2年后,巴统成立中国委员会,专门执行对中国的禁运政策。

对中国的禁运甚至比对苏联还要严厉,即便不在管制范围内的物品也一律禁运。

无法进口必要的药品,直接导致了大量的中国病人死亡。

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才迎来了短暂的蜜月期。美国放宽了对华出口控制政策,欧盟国家紧随其后。成立近30年的新中国,第一次从西方世界拿到了,技术工艺相当落后的军用物资。

1989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中止了中美间的军售,巴统和欧盟也禁止了对华军售。

尽管巴统在苏联解体后解散了,但是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并没有随之消除。美国等33个国家在荷兰瓦森纳召开会议,签署了《瓦森纳协定》。

按照《瓦森纳协定》的规定,对中国出口半导体技术按照“N-2”原则审批:

技术至少要落后两代。

然而,就像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的那样,技术封锁没能阻挡中国的崛起。

美国对中国严格禁运,苏联“撤专家,毁图纸”,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依然实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从原子弹试爆到氢弹试爆仅相隔32个月,刷新世界纪录。

美国千方百计阻止中国接触隐身战机技术,中国却自主研发了世界上唯一带鸭翼的隐身超音速巡航战机歼-20;美国不让中国武器搭载 GPS,中国独立完成了精度更高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

望着后视镜中越来越近的身影,美国慌了。

2017年,特朗普上台。年底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中国与俄罗斯被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对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不再是恐怖主义,而是大国竞争。

贸易战、制裁中国科技企业、阻碍跨国并购、限制中国留学生在美就读科技类专业、对留学生进行背景审查、妨碍学者赴美学术交流……美国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将所有手段都用到了中国头上。

06

过去的三个世纪当中,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兴衰交替从未停止过。守成大国依靠霸权地位,掌握着国际规则的创制权和解释权,后起大国始终处于被审判的地位。

封锁,一直以来都是守成大国用来孤立围堵后起大国的重要策略。但是纵观三个世纪的封锁史,从法国到英国,再到美国、德国和苏联,封锁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拿破仑没能通过大陆封锁使英国屈服,法国反而因为封锁自食其果;

英国严格的技术封锁,最终未能阻止美国和德国崛起;

美国的技术封锁同样未能阻止苏联科技的发展。

依靠“偷来”的技术和人才,美国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之后,美国又利用霸权地位,通过种种手段或明或暗地争抢人才、限制其他国家的科技发展。

抄袭者变成了自行研发者,然后理直气壮地指责后来者,对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绝口不提。

为了维持霸权地位,美国必须遏制对手的崛起。于中国而言,就是切断中国与先进技术、贸易伙伴的联系,将中国排除在国际体系之外。如今,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华为既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在各个领域,中国都将长期面对美国刻意施加的打压。

然而,中国既不是封闭僵化、穷兵黩武的苏联,也不是一味妥协退让的日本。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艰难的时刻,封锁未能阻挡中国的发展。70年后,美国天真地将以往打击后起大国的手段集中起来压向中国。然而,已经深深融入国际体系的中国,已远非当年的中国,这些落后于时代的陈旧策略,注定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

就像英国当年无法扼杀美国梦一样,今天,中国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梦想,同样不可阻挡。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不易,还请顺手转发吧~

免责声明:投研双杰文章素材、配图及字体,均来自公开免费网络,如无意侵权,请联络删除。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